这是我原创的第1004篇文章
很多人嘴上说自己“懒”,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赚钱,而是内心深处一直在逃避赚钱。
这种逃避,不是天生的,而是从童年就埋下的。
小时候,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场景:
你想吃的东西,父母一句“没营养”就否了。我还记得我想吃卤鸭子,味道好,父母总是说有味道的没营养,要清炖。可是难吃啊,难吃就吃得少,那不也没营养。
你想玩的游戏,老师一句“影响学习”就没了。玩游戏不会影响学习,沉迷才会。
你想表达的情绪,被一句“别哭”“别闹”压了回去。
慢慢地,你习惯了“别人替我决定”,习惯了“我的选择不算数”。
这种状态,我称之为“长期失权”。
“失权”不是说你真的没有权利,而是你在成长过程中,一直被剥夺了做选择、承担结果的机会。久而久之,你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默认逻辑:
——我的选择没用,我不可能掌控结果。
最极端的体现,就是妈宝。
多数人不是极端,但这种状态就很影响做事。
成年以后,赚钱这件事,本质就是主动去创造、去争取、去承担。
但如果你内心有“长期失权”的底子,你会不自觉地抗拒这些场景。
比如:
明明知道要谈加薪,却总拖着不说,因为害怕自己的诉求不被接受;
想做点副业,但总觉得“我不行”“我没那个命”;
甚至当机会摆在面前时,你第一反应不是抓住,而是怀疑自己能不能搞定。
外人看起来像是“懒”,但实际上,是你潜意识里在自我保护。
因为赚钱意味着要主动,要承担,要对结果负责,而这些,刚好是你童年里最缺乏训练的能力。
这也是为什么,有些人努力了很久,依然走不出“财务困境”。
因为他们真正要解决的,不是执行力的问题,而是内心的掌控感问题。
那怎么办?
答案不是一夜逆转,而是从很小的选择开始重建。
真的没有什么是一下就开悟了,不存在。一下开悟了都是自己骗自己,只是当下感觉良好,过几天又恢复原样。
这种事,就只能一点点去改变。
比如:
1、给自己设一个可控的小目标,不是那种“我要赚100万”,而是“我要在这个月完成第一笔副业收入”,哪怕收入只有1块钱,那也是由我自己掌控的1块钱。
2、尝试在生活里做一些小决定,不再把“去哪吃饭”丢给别人,而是自己定。比如今天要去哪家店吃火锅,而不是说“随便”。
每一次做出选择,不管结果好坏,都允许自己去承担。任何事,只要选择,必须有得有失,一定要允许自己失去。那种感觉,对人生很重要。
当你逐渐发现:“我的选择真的能带来结果”,你内心的掌控感才会慢慢长回来。到那时,赚钱就不再是一件让你恐惧的事,而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。
从今天开始,你可以选择一点点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利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